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
文旅信息
文旅资讯
党建之窗
总分馆展示
非遗传承项目
非遗代表传承人
特色专题库
文旅资源
艺术普及
云阅读
名师讲坛
特色库中心
文化旅游
旅游景点
特色美食
民宿酒店
文旅地图
文旅服务
活动报名
志愿者服务
场馆预定
Open Menu
文旅活动
返回上一级
场馆预订
文化日历
票务预订
活动报名
畅游赫山
返回上一级
文旅地图
游精品路线
购名优特产
吃地道美食
住温馨家园
品味赫山
返回上一级
历代贤人
地名趣谈
非遗传承
诗词选粹
文旅之家
返回上一级
党建之窗
数字资源
总分馆
志愿服务
云展厅
返回上一级
云展厅
首页
>
文旅资讯
>
详情页
母亲的成就感是金秋的麦穗
发布时间:Dec 23, 2020
|
作者:贾生石
每次母亲从乡下来看我们,总是带一大堆东西:一塑料桶菜籽油,半口袋洋芋,一塑料袋油饼。若是冬天,就会多加一袋粉条、几个包心菜;若是夏天,就会多带几个菜瓜、几根青笋、一捆绿葱。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为了来看看住在小县城的儿子们,不仅要带上那么多东西,还要挤班车赶几十公里路。这让做儿女的好生惭愧!
惭愧之余,就劝母亲来时不要带任何东西,怕累坏了母亲,做儿女的于心不忍啊。母亲就会说,这是我自己劳动的收获啊!能种能收,说明我身体还行,我对你们还有用。再说,虽然你们挣工资,可什么东西都要花钱买,也不宽裕,我带点儿油面蔬菜,也好补贴补贴你们。母亲的理由多少次让我热泪盈眶,感念母亲的慈祥和母爱的伟大,久久不能平静。
看到母亲一大把年纪了,每年风里去雨里来地泡在庄稼地里,春耕夏护秋收冬藏不肯歇一季,我们心疼不已,每次周末去老家看望她老人家,每年过年吃团圆饭时,我们几个儿子都免不了劝母亲不要再种那几亩地了,能租则租,租不掉就送给乡亲们种。可母亲说,自己一生劳动惯了闲不住,没事可干倒会闲出病来的。没办法时,我们只好拿出“面子”这一人人都在乎的软件,妄图阻止母亲种地养畜。我们说,有我们弟兄几个每月给您的生活费,你不种地也能宽宽松松地打发日子,您一大把年纪了,要是再种地再养猪,亲戚邻居会怎样看我们几个儿子呢?母亲就说,我能劳动说明身体好,身体不好不能劳动了那才丢你们的面子呢!有时候母亲实在禁不住我们弟兄几个你一言我一语的唠叨,只好口头勉强答应,可到开春时,依然会禁不住庄稼地的诱惑,瞒着我们找人撒上种子。
我的父亲去世已经10年多了,今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是父亲的祭日。父亲在世的时候,为了供我们上学、考学、工作、结婚,做木活儿、干油漆匠、开照相馆、创作书画,用一身的才艺辛辛苦苦几十年,没享一天清福,没有好好享受儿女们的孝心敬意,就因癌魔缠身而憾然离世了。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孑然一身,我们一次次劝母亲锁上老家的房子来和我们一起住,可母亲总说在鸟笼似的楼房里住不惯,自己也不想听你们夫妻间的磕磕碰碰,只想一个人在乡下清净地种点菜、串个门、唠个家常、图个清闲。
每次去老家看母亲,都惊扰得她老人家不得安生,院里院外忙着煨炕、打扫,灶前炉后择菜、做饭。很想陪母亲多说一晚上的话,听听她说说家长里短,看看母亲的闲愁喜怒,但都因种种原因,或是自己明日要加班,或是孩子要补习功课,不得已只好匆匆赶回县城的小家。返回时,母亲总是大包、小包地准备好,一一地清点给他的儿子——这包馒头,是我用旮旯湾一亩地里种的麦子磨的面蒸的,这一袋洋芋是用脱毒新品种种的,还有这一桶呢,是在后阴坡一亩地里种的菜籽榨的油。看着母亲日益苍老的面容,做儿子的怎能忍心去拿母亲用汗水浇灌的劳动果实呢?每次我都执意不拿,有几次甚至偷偷不辞而别,却反而惹得母亲很不高兴。
现在的母亲虽然不再种地也不再养猪了,却依然留恋于故乡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只是隔三岔五地来小城里转转,来看看她的儿孙们。我终于明白,原来,金色的麦穗、肥肥的年猪、绿油油的菜园,是母亲健康的生命、浓浓的成就感和精神的家园,因为那里有我处在九泉之下的父亲,有母亲一生的喜怒哀乐。
上
一篇:
塔尔寺放歌(散文)
下
一篇:
自古藏毯出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