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文旅资讯>详情页

金麟山坳刘琦庙

发布时间: | 作者:靳育德


 刘琦庙坐落在湟中县城鲁沙尔镇之中“八瓣莲花山”。你只要站在金碧辉煌的塔尔寺前北望,就会看见远处西山之腰,一处粉墙青瓦的殿宇,掩映在绿树丛中,那就是刘琦庙。

此刘琦虽与《三国演义》中刘玄德之侄刘琦同名,但他却是明代甘肃河州韩家集人。明永乐九年(1411年),刘琦考中进士,十七年奉命进藏,任明王朝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互通友好往来的交际官员。据《河州府志》记载,刘琦进藏后,潜心学习藏文,拜谒寺院,研究佛经。在任期间,他向当地民众介绍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改革生产工具,深得民心。因众望所归,后被聘为西藏“财贸官”。刘琦去世后,藏王追念他生前功绩,敕封其为“业斗侯”(地方护法神),并令藏区各寺院绘制其画像,供奉膜拜,以护佑地方安宁。广大牧民称其为“阿尼刘琦藕藕目拉”,即“财神爷”;老百姓尊称他为“阿尼刘琦”,即刘琦爷爷。数百年间,供奉处香火不绝。

11.jpg

清初,塔尔寺三世赛多活佛游历西藏,感念刘琦功德,从那儿请来刘琦护法神真容绘像,虔诚地供奉在塔尔寺祈寿殿内,以求护佑地方安宁。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六世班禅罗桑贝丹益西自西藏来青途中,夜梦自己被一身着汉式官服的长须老者相助脱险。后来他到塔尔寺后,无意间在祈寿殿中见到那儿供奉的刘琦画像竟与自己梦中所见老者分毫不差,深感灵异,感念刘琦在冥冥之中护佑之功,遂命四世赛多活佛寻找一处能看到塔尔寺全貌的地方,选址建庙,将“业斗侯”刘琦安置其内,以作为塔尔寺的“护法山神”。

塔尔寺所在地的莲花山实际上是拉脊山向北析出的一支余脉,它逶迤前来,至莲花山前一峰突起,横亘在湟中大源川前。登山一览,西面南朔山如画,照壁山似屏,大小康缠尽在眼前;东望大小南川,烟波浩渺,峰峦如骤,似万马奔腾;俯瞰莲花山,翠螺凝聚,八瓣四列,气象万千,真乃一方风水宝地,四世赛多活佛遂确定在此设庙址。清咸丰六年(1856年),在俯瞰塔尔寺的金麟山半坡山坳破土修建了刘琦庙。建成之后,塔尔寺活佛特意从祈寿殿移来一棵菩提树栽在庙内大殿之前。后赛赤活佛又在庙东侧主持建起一座佛塔,起名“太平塔”,寓意保太平盛世之意。太平塔塔座呈方形,塔身呈宝瓶形,上为十三层法轮,塔刹上仰盘托日月宝珠,寓意日月同辉。整个塔座用青砖砌成,伸缩有度,简洁明快,上有精美的砖雕藏八宝图案、白马送宝和白象驮宝图饰。庙旁有口泉,水质清冽,饮之可口提神,后人称其泉为“神泉”。流连其间,自然被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所笼罩。上世纪中叶刘琦庙遭到毁坏。

12.jpg

        1984年,政通人和,百废待兴。在四方民众的支持下,刘琦庙得以重建,经多年陆续修整,一座小巧而雅致的庙宇又重新安坐在金麟山坳。今天,当你沿盘山公路驱车上行,或沿鲁沙尔上十字清真巷上行,不久就到了斗拱飞檐的四柱三楼式金麟山山门下,石栏相扶,踏阶而上,仰望晴天丽日之间,梁枋彩绘,黄瓦丹柱,更觉肃穆。过山门右拐,平台之上,便是刘琦庙。迈进简朴的庙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处洁净的小院,有塔尔寺喇嘛专门管理,院中央花栏内依然是棵枝叶繁茂的菩提树。据寺僧说,近50年前的那场变革中,菩提树也未能幸免,惨遭砍伐。说来也巧,1984年重建庙宇时,枯根竟重发嫩芽,经30年风雨,今又长成一株绿荫满园的大树。透过树荫,迎面便是一溜五间硬山式大殿,据说是仿照塔尔寺祈寿殿样式而建。两侧各是三间硬山式偏殿,三殿呈品字形拱立。正殿廊柱上悬挂有木制对联,上联曰:“世外凭临一面峰峦依佛地”,下联曰:“云中结构二分人力八分天”。迈过正殿门槛,只见高高的敬台上,正中塑有慈祥威严的刘琦,“慈容带笑,鹤发童颜,风度飘逸”,据说这尊药泥神像是由塔尔寺活佛亲手塑成,活佛以这种虔诚而隆重的表达方式,倾注了对阿尼刘琦的尊敬仰慕。刘琦五绺长须,头戴汉式官帽,脚蹬官靴,身穿蟒袍,与两旁的阿尼麻欠、白马山神等穿戴式样完全不一样。两侧偏殿内供雷部天尊、土地爷、牛王马祖及红岭山神、虫王等。庙外绕墙一周,建有玛尼经筒;庙后高阜之上,建有祭拜阿尼刘琦的敖包,供人们抛撒“鹿马”,悬挂经幡。不时有各族善男信女携带哈达、鹿马和五色经幡,前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13.jpg

沿敖包(鹿马台)后台阶继续上行,一路绿环翠绕,山杏丁香,时现两侧。左侧是正在兴建的菩萨大殿和莲花宝殿等其它建筑群,雕栏画廊,金瓦彤柱,令人惊叹。转眼之间,过观景台,来到金麟山山顶。山顶建有六角攒顶的钟亭,檐角高翘,吻兽罗列,金顶耀目,彩绘焕然。亭中悬有吉祥如意钟。据说当年悬挂的钟铸于清咸丰年间,也随着那场激烈的变革,竟毁于炼铁炉中。亭南侧竖立祈愿碑,亭北侧建有焚香炉,经幡四围,色彩斑斓。

站在这高山之巅,游目四望,感念六百年前,刘琦栉风沐雨,前赴西藏,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坚毅果决的处事能力、公正亲和的人格魅力和赤诚严谨的办事态度,是不可能赢得西藏民众的信任的、殁后还称其为“阿尼(爷爷)”,藏王也不可能将关乎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的“财政大权”交给他的,更不可能在他死后,还给予他在各大寺院与诸佛同享、受万民顶礼膜拜的殊荣。刘琦庙安卧在绿树丛中,它不是单纯意义上祭祀某人功绩的祠庙,而是彰显民族团结的象征,真正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