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答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大考卷 ——省人大常委会履职担当助力脱贫攻坚实录

发布时间:2020-04-22 00:00:00| 作者: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年份注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隽永的印记。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地方人大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省人大常委会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持续加大帮扶力度,巩固深化脱贫摘帽成果,以志在必得的决心、迎难而上的魄力,奋力答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人大考卷。换届伊始,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张光荣就脱贫攻坚工作专门作出“省级干部联点要紧盯目标,加大力度,每年下去不能少于两次,每次不能少于两天”的批示。常委会各副主任分别带队,对7个对口扶贫工作联系县进行了“解剖麻雀”式调研督导,通过各种形式查找贫困原因,把脉扶贫难点,共谋致富路径,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当成最重要的政治责任、放在最突出位置来抓,立足本职、主动担当,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演绎出一幅绚丽的“人大篇章”。

      依法履职行权

      助力脱贫攻坚

      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将履行人大的立法、监督职能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正确行使立法权、监督权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落地。

      正确行使人大立法职权。中央和省委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后,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及时制定《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开发条例》。条例明确了扶贫开发对象、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扶贫开发措施以及扶贫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等内容,通过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精准扶贫的原则,全面提高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我省在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构建“大扶贫”战略格局背景下的首部农村牧区扶贫法规,为依法推进和规范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法治支撑。

      及时调整监督工作计划。2016年,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整体脱贫步伐的决议》后,省人大常委会及时将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专题询问增加为当年年度监督工作计划。2016年、2017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将审议意见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督办。

      积极开展聚焦式监督。省人大常委会紧扣精准扶贫脱贫主题,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并召开联组会议,围绕产业培育、农牧民技能培训、贫困边缘人口等9个问题向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题询问,社会反响强烈,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了有关工作。在专题询问前,为深入了解全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全省8个市州及20个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详细了解扶贫开发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并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确保了专题询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问出实效。

      持续开展跟踪式监督。为切实推动人大监督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工作,省人大常委会紧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在听取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的基础上,继续听取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报告以及专题询问应询承诺事项办理情况的报告,并对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进行满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送交省政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此外,继续开展跟踪督查,确保了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到实处,增强了监督实效。从测评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看,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总体感到满意,对人大监督的力度和成效也给予了肯定。

      汇集代表力量

      凝聚攻坚合力

      省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桥梁纽带、监督指导、示范引领的优势,持续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主体作用。

      开展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活动。省人大常委会召开脱贫攻坚调研督导暨“人大代表进乡村”活动启动会,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号召人大代表助力脱贫攻坚。自活动开展以来,全省30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调研走访活动,帮扶(联系)贫困户4000余户,帮助落实扶贫项目120个;帮扶贫困村落实扶贫项目240多个;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送文化、医疗下乡等志愿活动400多批次,涉及群众5万多人次。活动中,还涌现出鲍武章、鲍生莲、李连和等一批带富能力较强的人大代表,他们通过宣传政策、技术指导、入股分红、提供就业等实际行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带领身边的贫困户顺利脱贫致富。

      增强人大代表主动参与扶贫工作热情。全省各市州、县乡人大依托“代表联络室”“代表工作室”,组织代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各级党委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引导广大代表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各地“代表联络室”“代表工作室”,宣传党中央关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新要求新任务,切实把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好,提高人大代表主动参与各项扶贫工作的热情和履职水平。许多基层人大代表通过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和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查工作,用群众语言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收集群众对扶贫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提高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推动全省扶贫工作的整改落实。

      主动担当作为

      抓好责任落实

      省人大机关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及时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脱贫攻坚帮扶责任,研究部署乐都区芦花乡三个帮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干部职工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抓好机关联点帮扶工作责任落实。

      压实帮扶责任。机关17个党支部每半年深入帮扶点开展脱贫攻坚交流座谈、上党课等活动,帮助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工作经费,为精准扶贫村添置电脑、空调、打印机、宣传栏等设备,改善办公条件。督促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省人大机关172名在职人员坚持每季度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宣传脱贫政策,制定帮扶措施,结对帮扶3个贫困村共172户精准贫困户,目前已全部实现整体搬迁。

      支持驻村帮扶。省人大机关党组把选准配强驻村工作队员作为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3年来先后选派9名处级干部和12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赴3个贫困村全脱产开展精准扶贫,主动参与村两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贫困村各项工作有效有序开展。其间,及时做好轮换交接,做到驻村干部不缺位,扶贫工作不断档。

      细化帮扶措施。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协调有关厅局、海东市、乐都区制定3个贫困村脱贫发展规划,形成了以种植马铃薯、油菜、中药材、油牡丹等特色产业为主的种植业结构,并成立村级种植技术合作社;积极发展养殖业,通过项目带动、社会融资等方式,帮助有能力有经验的农户建立小型养殖场,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养殖,为3个贫困村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在整合扶贫资金方面,先后与省科协、省红十字会、乐都区农经站等单位联系,争取各项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积极协调乐都区城建、交通等部门,为3个贫困村主要路口安装太阳能路灯60余盏,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在“送温暖、献爱心”方面,常委会领导出面联系协调苏州俐玛集团、宋庆龄基金会捐助价值83万元的衣物1万余件,机关干部职工与三个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发放慰问金30余万元,为172户贫困户购买化肥、种子120余吨。

      健全制度机制。省人大机关制定《关于深入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的意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结对联村帮扶责任工作制度》等,使包联村的年度脱贫任务与人大各专工委、办公厅各处室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直接挂钩,调动机关干部的积极性,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建立巡察督查工作机制,成立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对帮扶乡、村定期督查检查,保持与各参扶单位的紧密联系,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力促整改,严查作风不实参扶不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