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文旅资讯>详情页

清风徐来,菩提花开

发布时间:Dec 2, 2020 | 作者:李守学


让我做你的眼睛,带你看看这一方天境人灵。

                                                               ——题记     

 

七月的青海,貌美如怀春少女,绿裙红带,白袜青鞋,粉腮泛笑靥,黑发齐腰舞,惹人怜惜惹人爱;心纯如赤子童真,纤尘不染,浓沁芳馨,虔诚尊天礼地,活出人世性情,令人向往令人醉。
登上山顶,放眼望去,天高渺浩远,白云作边,地辽阔延展,雪山为沿。天地之间,连片的稞麦原野青颜打底,方正的油菜花田黄色渲染,细瘦的道行树木绿彩勾线,绘就成一幅绚丽的自然油画。偶有风起,更甚壮观,青海波涛翻滚,黄帆顺流而下,绿藻暗潮涌动,正是“山巅看陆海,静心等风来”。美不胜收之际,近旁的树丛后传来阵阵笑语,绕前侧面一看,顿时心生感动:六个小娃娃一排坐齐,欢快地吃喝着零食,目光却静静的定格在山下的村庄,深沉而充满希望。此情此景,勾起了多少回忆,那是离你我而去的童年欢畅,无忧亦无邪,还是他朝思暮想的梦里故乡,温和又温暖?无从追寻也可释然,赏景悦心,足矣。

19.jpg

走进盐湖,仿佛融入了一面天然的银镜,脚奇幻地穿过纯净的镜面,没入温柔的镜底,静立之时,低头对视,清晰的水影呼之欲出,恍惚间,竟有些怀疑孰真谁假。抬首仰观, 本想辨识一下这童话与现实的界限,才发现万物已浑然一体,水中映山,山外有天,天水相接。不由感慨,这就是世人苦苦追寻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吧。兴尽归来,湖边挂满夕阳的敖包必然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常做祭祀湖神之用。一块块碎石垒就的诚心,一片片风幡飘动的敬意,古朴的形式,却完美的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共处之道:感恩赠与,和谐相安。

漫步草原,天苍野茫,风吹草低处,一群群可爱的生灵“横行霸道”,山羊走到哪儿低头吃到哪儿,牦牛饱到哪儿眯眼卧到哪儿,人近不惊,车过不让,简直是“目中无人”,让人气恼之余又觉好笑。要是运气好,还能亲眼目睹“天马行空”的撼人心魄,白驹疾驰,快如闪电,黑骏骤停昂首,势吞山河,棕骥三五集散,浩荡突奔,自此深知“龙马精神”,果有其魂。牛羊“无理”马“有性”,没待从这巨大的情感反差中回过神来,一曲悠扬的藏歌已在不远处纯情地唱起,和着旋律,听得出是仓央嘉措作词的《在那东山顶上》。“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姑娘年轻的面庞浮在我心上/如若不相见/就不会相恋/如果不相恋/怎会受这相思的熬煎……”多么优美的意境,又不知蕴含了多少动人的爱情,“人间自是有情痴”,确乎,“此恨不关风与月”,疑也。

20.jpg

随我而来,山高触景生情,水清忘我悟道,草长灵犀听爱,一路由景入情,一心动情化性,真可谓“清风徐起处,菩提花自开”。深山古林中的佛幢还在默祷,高原大河上的经幡依然高扬……

作者简介:

  李守学,男,生于19899月,山东寿光人。湟中区、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曾以“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身份在湟中区工作两年,现供职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委党校。散文、诗歌等作品发表于《胶东文学》《福山文学》《湟水》《新湟中》等。